武漢今年將新建城市綠地七百公頃 相當于十五座解放公園
城建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。眼下,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,武漢市各城市建設部門正拉滿弓、上滿弦,按照“全年目標不減”的要求,全力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。
地鐵、環線、橋隧、地下空間、污水處理、公園綠地……這些項目在穩增長、穩信心的同時,也將不斷改善武漢市民的民生福祉。
5月26日,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發布《2020年綠化工作方案》(下稱《方案》),宣布今年將把“雙城創建”(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、創建國際濕地城市)與疫后重振相結合,新建城市綠地700公頃,相當于15座解放公園,讓市民得到更多綠色福祉。
《方案》提出,今年武漢市將新、改、續建漢陽區龍陽湖公園,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新月溪公園,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川江池公園、三角湖北側公園,洪山區張家灣公園等30座城市公園,包括對龜山風景區進行綜合整治,并改造武漢動物園。
繼續推進綠道建設,圍繞山體和湖泊再建100公里綠道,向綠道“成環成網”的目標再邁進一步。這其中,包括了漢口綠道張公堤段斷點的修復。這些點位或因立交割裂,或因道路阻斷,將通過架設連通橋、增設慢行道、優化道路交叉口交通組織等方式,使張公堤段的綠道暢通起來,為將來環漢口綠道真正“環起來”做準備。
今年,是長江大保護武漢“兩江四岸”植樹造林收官之年,武漢市將完成8000畝造林任務。據介紹,自復工以來,該市已完成植樹造林4000畝,另外4000畝將于年底前完成;全市“兩江四岸”植樹造林任務共計2萬畝,去年已完成1.2萬畝。
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表示,今年還將通過各種手段,對市郊1萬畝森林進行質量精準提升,進而提高森林生態價值。據介紹,2000年以來,由于受病蟲害襲擾而采伐、森林過火形成火燒跡地、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枯死等原因,武漢市部分森林出現“開天窗”現象,有些地方因林帶退化形成“斑禿”,疏密不均致使樹木長勢不佳等,影響了森林健康生長。
為此,武漢市將通過更新造林、補植補造、疏伐過密林木等方式,使森林通風透光,健康生長,從而使林相更美,市民進入森林旅游時更舒適。此外,園林和林業部門還將首次在森林中建蓄水池,收集雨水抗旱,還將在優質森林內建設防火通道,提高森林防火能力
來源:(湖北日報)